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人類學與工業社會研究
Anthropology of Industrial Society 
開課學期
101-2 
授課對象
文學院  人類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呂欣怡 
課號
Anth7109 
課程識別碼
125 M306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6,7,8(13:20~16:20) 
上課地點
水源人302 
備註
文化人類學次領域課程。
總人數上限:1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12anthofindustrial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過往的台灣人類學研究一向將工業化視為傳統的斷裂,關心的是工業化如何影響原初文化,如親屬關係、農業生計、性別分工等等,但甚少從文化生產與社會再結構的視角來檢視工業體系的生成與變遷。本門課將引介與工業發展、工業勞動、工業生活、以及後工業轉型等課題相關的民族誌著作,討論它們涉及的理論爭辯。我們並不把工業化簡單等同於現代化或西方化,而是要更細緻分析工業生產模式在各區域的多元發展途徑及效應,探討工業技術的生成,如何融合、綜攝先存的文化思維與社會網絡,又創造出什麼樣的文化形貌。 

課程目標
重新檢視工業人類學文獻對於當代情境所能提供的啟示。 
課程要求
待補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第一單元 界定議題
1. 課程簡介 (2/19)

2. 定義工業人類學 I (2/26)
(1) Mollona, Massimiliano (2009) “General Introduction”. In Mollona, Massimiliano, Geert de Neve, & Jonathan Parry (eds) Industrial Work and Life: An Anthropological Reader. Oxford.
(2) 謝國雄(2013)〈知識圖譜:志願性順服、商品拜物教與結構�行動〉,《港都百工圖》第一章。
(3) 雷祥麟(2010)〈中文版序:《我們從未現代過》的三個意義〉。

第二單元 經典文獻回顧與重思
3. 工業社會的興起 (3/5)
(1) E.P. Thompson (1967) “Time, Work-Discipline, and Industrial Capitalism”.
(2) Burawoy, Michael (1979) “The Anthropology of Industrial Work”.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3) Holzberg, Carol S. * Maureen J. Giovannini (1981) “Anthropology and Industry: Reappraisal and New Directions”.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4. 漢人社會研究:農村工業化 (3/12)
(1) 徐正光 (1976) 〈岩村的生態與經濟變遷─一個農村的工業化與社區生活研究之一〉。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2) 胡台麗 (1978) 〈消逝中的農業社區:一個市郊社區的農工業發展與類型劃分〉。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3) 黃應貴 (1978) 〈農業機械化:一個台灣中部農村的人類學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5. 研討會活動 (台灣STS年會, 3/19-> 3/24)
本週上課時間改至3/24(週日)上午九點,與「工農之間」論壇一併舉行,會議論文將事前寄發給各位。

第三單元 勞動研究
6. 工人民族誌 (3/26)
Burawoy, Michael (1979/2005) 《製造甘願:壟斷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歷史變遷》。群學出版。

7. 工人民族誌 (4/2)
Burawoy, Michael (1979/2005) 《製造甘願:壟斷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歷史變遷》。群學出版。

8. 工人民族誌:台灣 (4/9)
謝國雄 (2013) 《港都百工圖:商品拜物教的實踐與逆轉》。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9. 女工研究 (4/16)
潘毅 (2006) 中國女工──新興打工階級的呼喚。香港:明報出版社。

10. 新經濟下的勞動經驗 (4/23)
(1) Freeman, Carla (2009) “Femininity and Flexible Labor: Fashioning Class Though Gender on the Global Assembly Line”.
(2) Gill, Tom (2009) Yoseba and Ninpudashi: Changing Patterns of Employment on the Fringes of the Japanese Economy.
(3) Muehlebach, Andrea (2011) On Affective Labor in Post-Fordist Italy. Cultural Anthropology.

11. 課堂演講 (4/30)
講題:市場化的青春:中國農民工的生命策略
講者:方怡潔(倫敦政經學院社會人類學博士,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第四單元 工會與工人運動
12. 工會研究 (5/7)
(1) Durrenberger, E. Paul (2007) “The Anthropology of Organized Labor in the United States”.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2) Nash, Jane (2009) “Community and Class Consciousness”.
(3) Turner, Christena (2009) “Learning to Protest in Japan: Class consciousness, Solidarity, and Political Action”.

13. 工會研究:台灣 (5/14)
(1) 趙剛 (1996) 工運與民主:對遠化工會組織過程的反思。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2) 何明修 (2003) 工廠內的階級團結:連結石化工人的工作現場與集體行動。台灣社會學。

14. 全球化中的勞工運動 (5/21)
(1) Gill, L. (2009). The limits of solidarity: Labor and transnational organizing against Coca‐Cola. American Ethnologist,36(4), 667-680.
(2) Mollona, M. (2009). Community unionism versus business unionism: The return of the moral economy in trade union studies. American Ethnologist, 36(4), 651-666.

第五單元 工業在地化的可能?
15. 課堂演講 (5/28)
李威宜演講 工業地方的可能性

16. 工業區轉型與在地經濟的浮現 (6/4)
J.K. Gibson-Graham (2006) A Post-capitalist politics. Minneapolis, M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7. 校外參訪:地點待補 (6/11)

18. 期末綜合討論 (6/18)
 
參考書目
待補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19  課程簡介 
第2週
2/26  定義工業人類學 
第3週
3/05  3. 工業社會的興起 
第4週
3/12  4. 漢人社會研究:農村工業化 
第5週
3/19  5. 研討會活動 (台灣STS年會, 3/19-> 3/24) 
第6週
3/26  6. 工人民族誌 **第二單元讀書報告due 
第7週
4/02  7. 工人民族誌 
第8週
4/09  教師請假 
第9週
4/16  9. 工人民族誌:台灣 
第10週
4/23  10.女工研究 
第11週
4/30  11. 課堂演講:市場化的青春:中國農民工的生命策略
(方怡潔,倫敦政經學院社會人類學博士,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第三單元讀書報告due 
第12週
5/07  12.新經濟下的工作  
第13週
5/14  13.工會研究  
第14週
5/21  14.工會研究:台灣 
第15週
5/28  15.全球化中的勞工運動 
第16週
6/04  工業區的轉型

課堂演講 李威宜(清大人類所助理教授)
**第四單元讀書報告due 
第17週
6/11  17. 後工業社會中的前工人

戴錦華談<鋼的琴>
http://www.douban.com/note/183477224/